如今,中国已成长为互联网超级应用大国。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网络社交互动平台愈多,网民表达意愿的渠道方式愈加丰富。在网络环境中,参差的素质、迥异的三观必定会相遇并碰撞出各种矛盾冲突。有的冲突升华成更精彩的见解,有的冲突则形成戾气并发展为触犯法律底线的网络暴力,随意辱骂、散布隐私、人肉搜索、造谣传谣等等层出不穷。于是,我们既畅享网上“冲浪”的快乐,也痛惜网暴悲剧的接连发生,更不会愿意亲尝身受

其实,现实生活中优秀的人都专注于提升自我且友善待人,泄愤引战的往往是那些心理幼稚、空闲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没有人生目标,又吃不得勤学勤工的苦,浑噩度日中又想获得关注,于是上网交友、游戏、灌水”成了填充生命空白的主要方式;他们会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和挫折烦恼、痛苦,却消解无门,转为顶着网络面具攻击他人、抨击社会来吸引眼球,自以为安全地口不择言、恣意妄为;他们还往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热衷于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围观取乐。这也是为什么网上冒出一个尖锐声音时,舆论便会迅速出现一边倒的态势的原因。

大数据时代,一切行迹均留痕可查。任何网络平台、公民个人在表达观点态度的同时,须始终牢记法理和事实证据缺一不可,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法律责任。同时,还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平台职责、行使公民权利,对不良信息给予提醒、批评或者合法举报,交由专业人士跟进解决,不能袖手旁观、包庇纵容了恶行横生。

至于敌对势力、境外势力进行有组织的渗透和带节奏行为,发布诋毁党和国家的言论,发布反动言论,这类更需要我们持有清醒的认知去辨析、抵制、剔除。

2022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成就。“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饭圈”乱象、互联网账户乱象、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开展了30多项专项整治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账号14亿个。其中,仅2021年开展的十几项专项整治行动就清理违法信息2200多万条,处置账号13.4亿个,下架应用小程序2160个,关闭网站3200余家,有力且有效建设网络清朗空间。

如今,上网终端便携且普及,我们人人都是自媒体,做好自己就是第一要务。遇到“标题党”“泄愤帖”“人身攻击帖”“别有用心帖”,不要急于回应,多了解事件真相和前因后果,冷静思考再斟酌发言,不要被他人的片面、偏激、反动观点左右。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文明和谐的互联网络需要你我积极参与,精彩纷呈的精神家园更需要你我共同维护,杜绝网络戾气必须从“我”做起!(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