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年3月1日起实施”的消息席卷全国各网络平台,一时间,网民阅读量、留言量和转发量激增。该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实施教育惩戒。同时,也明确禁止中小学教师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即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惩戒。是什么原因让中小学教育惩戒以规则的形式,隆重登场?

  其实由来已久,以影片为例,老电影《少年犯》《一个都不能少》、新电影《少年的你》《隐秘的角落》等,或体现了教师对职责的坚守、对学生的热爱,或直击少年儿童成长中的亲情缺位、校园霸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严峻现象,意图唤醒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深层问题,呼吁探寻更好的教育方式还教育纯粹,护航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时代发展,学校教育条件越来越好,但吸烟、早恋、霸凌、沉迷网络游戏、厌学、厌世等校园问题仍然未能彻底消除。我们有时还能从网上看到师生、家校对立冲突的信息,引发舆论热议,甚至各观点冲突失控,升级为网络暴力等令人震惊又难过的消息。

  教育的目的非常直接明确,就是育人,终极作用就是利国利民。

  孩子的成长方向最直接作用于家庭命运。身为家长,当尽量不宠不苛,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并教会孩子遵守规则,为接受学校集体教育打好基础。家长先“锻”好“钢”,家校再合力“铸”好“刀”,岂不是更容易“砍”好“柴”?身为教师,除了必备的知识结构和授课技能,尤其要重视自身品德、沟通方式的完善。德才兼备、恩威并施方可为人师。好的教师能从心理上给学生温暖和力量,能激发学生展现好的一面以及发展特长,能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品格等等,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循环。身为学生,要开智更要立志。在家要尊老爱幼,友亲睦邻;在校要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要接受从勤学苦练、攻克难题中收获成功的征服教育,也要接受既定目标无法达成的挫折教育,才能经受漫漫人生中的风雨考验,收获自己的阳光和鲜花。对于已经存在的教育问题,如今国家以惩戒规则进行警示约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弥补行为。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人因此真正重视起来、团结起来,遇事学会互相理解体谅,助力家校紧密合作,消弭对立冲突,破解校园德育瓶颈,共同创建文明、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各方得以专心、安心、放心地各尽其职。(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