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陈福民)“三叔”真名叫杨惠义,现为福建省漳浦县司法局佛昙司法所专职调解员,现年才52岁,可是在佛昙镇,上至七旬老人,下到下至乳臭未干的小孩都喜欢这样称呼他,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三,更是因为大家对他的认可而亲切称呼,可“三叔”却笑呵呵称自己为“三阵风”,连微信名称也是,用他的话说就是:“走路一阵风、对人似春风、办事如台风。”杨惠义这么说,也是这么做,工作雷厉风行、做人刚正不阿,对人和蔼可亲。

杨惠义自200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漳浦县佛昙镇新安村担任治安、调解主任,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要职工作,用心融合人心、用心为民办事、用心与群众联系沟通、用心凝聚群众的力量,坚持以发展为先、事业为重、民心为基,身体力行,为新安村集体事业的发展和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任劳任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2015年8月被漳浦县司法局聘请为佛昙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以来,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情,使人民调解工作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创建平安和谐佛昙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共成功主持参与调解案件326起,成功325起,成功率99.7%,协议履行率达100%,为受害人(家属)取得赔偿款达350多万元,为90多名农民工维权讨回血汗钱近百万元,获人民群众赠送的数十面锦旗,因工作突出,在2017年10月,被漳浦县司法局专门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的个人工作室“惠义人民调解工作室”殊荣。
一、工作认真细致,讲究“情”与“法”相结合,公平、公正化解矛盾纠纷。
“群众工作无小事”,不管是家庭矛盾、领里关系、土地纠纷、劳动争议等等,杨惠义同志都会认真对待,开展细致调查调解,并以办事公平、公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2017年2月4日,诏安县籍沈某章儿子沈某在佛昙镇某汽车厂打工,到夜里不幸突发猝死,死者亲属要求警方进行立案调查,同时,还要求汽车厂对沈某的死亡给予赔偿。接到司法调解申请后,他立即展开调查和走访,先后组织当事人进行了多次调解,指出职工在厂区发生意外,造成死亡,汽车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结合公安部门给出的死亡鉴定等相关材料,向家属说明死者的死因和他人无关,打消其家属的疑虑,并做好亲属思想工作,做到“情”通。他多次组织调委会工作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讲法析理,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做到“法”通。使双方正视现实,妥善协商,提出合理、合法的赔偿要求,“法”与“情”的结合,双方达成和解,死者亲属获得汽车厂赔偿人民币15万整,一场纠纷得到及时的化解。
二、主动作为,敢挑重担,找准思路破难题。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在十几年的基层工作中,他认真摸索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在调解工作中,他始终努力把工作重点放在“早”字上:早发现、早介入、早调查、早化解,抓住工作的主动权。2017年6月30日凌晨2时许,漳浦县佛昙镇白石村杨某林、杨某宾及南浦乡大坪村徐某伟三名青年与另一方涉案人员杨某勇、杨某亮、杨某聪等三人,在漳浦县佛昙镇黄金大道酒店门口发生争执斗殴,最终导致杨某林死亡,徐某伟和杨某宾两人轻伤。三名行凶者落网后,案件进入了诉讼程序,杨惠义走访得知:死者杨某林妻子无工作,且带二名年幼的小孩,生活较困难。杨惠义积极走访听取双方家属意见,动员犯罪嫌疑人杨某勇等三人家属对该案民事部分进行赔偿,争取法院宽大处理,经过他多次组织调解协商,最终于促使双方就民事部分达成赔偿协议,使受害人家属获得61万元赔偿款并表示谅解,书面要求法院对杨某勇等三人给予从轻处罚。
三、公平正义、敢于较真,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杨惠义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工作中不起眼。但在佛昙镇当地老百姓眼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都喜欢叫他“三叔”,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三,更是对他的亲切称呼,是因为他在做人民调解工作上有一股子正气,更有一股子胆气,他敢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敢跟拖欠他们工钱的大小老板斗法。
今年5月14日,在漳浦县佛昙镇打工的四川籍民工罗某来到佛昙司法所。原来,罗某在老乡周某办在佛昙镇的红木加工厂打工,今年4月25日想辞职结算工钱,周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写下一张欠条并备注5月2日还清,后周某因该单生意业主要求修整而拖欠罗某工钱,罗某认为是周某故意拖欠,在微信朋友圈扬言要与周某同归于尽。得知事由后,杨惠义马上联系周某到司法所,从法律层面向双方普及了《劳动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关于劳资纠纷处理相关法律知识,告知双方当事人发生劳资纠纷时的处理程序和渠道,在发生纠纷时存在过错的要对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双方认识到各自的错误,达成合解协议,握手言和。
像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无论是哪种纠纷,杨惠义同志始终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而他却不图名不为利,只求纠纷平息时,无愧于自己基层调解工作人员的称谓。经过多年基层工作的艰苦磨练,他获得的不仅是自身调解业务素质的提高,更加值得肯定的是,他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同事的尊重敬佩和百姓的真诚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