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昙镇,每一年的端午节都可以看到民间自发组织场面盛大的龙舟赛。龙舟赛场上形态各异的龙舟大多出自佛昙镇本地造船厂和造船作坊生产。佛昙镇是漳州市的木船制造基地,民间的造船技艺相当精湛。下面节目我们要带大家去拜访当地的一户木船制造世家。

佛昙镇是我县的渔业重镇,佛昙的造船历史是从满清时期开始的。

佛昙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顺治年间,祖爷爷第一个人创建了佛昙的造船工艺。那时候,祖爷爷他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两个随着他在学习造船,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一个协顺商行。

1890年,当地造船先人杨鸿印,也就是林永麟的祖父,在佛昙镇先锋村创办了第一家造船厂--“协顺”造船厂,从此开始传授造船技艺。林永麟是佛昙镇造船先人杨鸿印的第四代传承人,17岁入行,从业至今54年了。

佛昙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1961年,那时候我爷爷就是说,你读书一直读,我们造船这边没什么人在弄了,如果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你以后也是有成就的。那个时候我在读高中一年级上半年,我爷爷跟我讲了这句话,我就辍学了,不读了,跑出来跟他学造船。

初做学徒时,林永麟不仅要做锯木料、钉边、补缝之类的活计,还要负责煮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甚至连师傅的衣服也要帮忙洗。因为林永麟肯吃苦,也爱动脑筋,每一次看到师傅挥斧造船,他便一边留心观察,一边认真研学,苦练造船基本功,因此上手的也比较快。

佛昙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因为船体是一个菱形结构的,还有一个是多方面结构的一种工艺,不是随便可以你想做就能做的。

的确,与现代化船厂的造船方法不同,手工木船的制造除了如今是使用发动机为动力之外,整艘船的每一个部件依旧都是手工切割、打磨、拼装,没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难掌握其中技巧的。对于现在经营着的这个造船厂,林永麟倾注了近30年的心血。然而因为社会的发展,船只现在大都是要行向外海等比较远的航区去航行,相对来说,铁皮船更适合出海远航,而且造船所用时间更短,价格也便宜一些,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木质船销量的减少,现在工厂在做的木船都是比较小型的,本地渔民用于近海捕鱼的渔船。

佛昙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我们这个厂就是希望能够保存原来木船的传统技艺,一直把它保留下去,还有新的造船技艺,我们也在进一步地去发展,现在, 从那个木质船把它保留下来除外,还要搞钢制船还有玻璃钢船。

由于木船造船制作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体力消耗大、习艺周期长,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对此,林永麟很是无奈和担忧。

佛昙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新一代的人,因为造船这个事情是很苦的,全部都要体力去做,木质船肯定要用人工去做,那不是用机械能代替得了的事情,就是说年轻人有的都不想学,这个也觉得遗憾,祖辈传下了几代人,这个技术不传承下去,很可惜,会失传的,所以我们下一代的人没几个在做这个,我就希望他们能把祖先留下来的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对此,林永麟说,他很早就有建一个木船模型小博物馆的念想。

佛昙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有生之年想要把佛昙港四类的船型,把这个资料流传下来。写一份资料,造一个船的模型,把原来船的具体尺寸把它缩小看几倍 ,缩小下来做一下,把它的船的模型这几年把它搞出来。搞出来以后留一个历史的档案,像我们造船的一个小博物馆,把它留下来,我就是这个愿望,计划在三年或者五年之间,把这个事情做好,有这个愿望。

每项传统技艺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每位传统艺人也都是无价之宝。在此,我们也希望民间传统技艺在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能得到传承和发展;希望传统艺人身上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在下一代身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