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的年轻人,子承父业坚守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乡村18年,不为功名利禄忙,只为守卫村中3600多人的健康。作为医者,他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他就是被誉为“畲族之子”的乡村医生陈伟琳。

早上8点不到,陈伟琳吃完早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药箱,骑上摩托车走村串户看诊慢性病患。

作为一名80后,陈伟琳的整个青春都在这条乡村小道上奔走,即便停下了脚步,他始终不忘的初心依旧行走在路上。因为后溪村超过900户家庭的3600多人的健康问题,全靠他这个执业医师张罗,许多村民都戏称他为“家庭医生”。

陈伟琳:我再检查一下,血压再量一下,手这么冷……

今年86岁高龄的独居老人蓝美娘罹患冠心病和高血压,陈伟琳每次到了这里,都从嘘寒问暖开始,细心地为老人家号脉听诊。老人行动不便,呼吸困难,陈伟琳的定期问诊中,有时还为老人带去一份补品,让老人感动得亲切地直呼陈伟琳为“孩儿”。

湖西乡后溪村村民  蓝美娘:每次都来看我,也买东西来给我吃,我说不用了,春节都买来,那么下工夫,让他多花钱。

湖西乡后溪村乡村医生  陈伟琳:她没有跟子女住在一起,有出诊的话我就会过来,时间的话,每周或者十天八天的话都会过来看她。

在陈伟琳行医的日子里,像这样的出诊平均每天需要四五次。18年间,陈伟琳累计出诊24800多人次,其中经诊治或转诊的危急重症患者600多人次,义务为老年人体检5100多人次。近年来,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村里迎来了一批新的人群——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背井离乡,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对他们,陈伟琳同样付出真心。

来自贵州的钱伟焜一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丈夫常年在附近的石材厂打工,孩子头疼脑热经常让年轻的妈妈不知所措。不论刮风下雨、深夜晨曦,只要一个电话,陈伟琳同样赶到家里,这让外来务工群体倍感温暖。

外来务工人员  钱伟焜:比如大半夜不方便走出去,带几个小孩子,他就会来。来到这边以后也是跟家里面一样温暖,像有亲人一直在身边一样。

陈伟琳出生在一个乡村医生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老中医,“救死扶伤”也是这个家庭代代相传的祖训。当畲乡所有的年轻人都在谋划着往外走的时候,陈伟琳却选择了留下,而这一留,就是18个春秋。由于村里经济条件有限,陈伟琳给村民配药只收成本价,甚至自掏腰包为畲乡村民开处方。每天,来往诊所的村民络绎不绝,每个人说起村里的医生陈伟琳,都溢满赞誉之词。

 湖西乡后溪村村民:他很好,平时对老人很关心,大概就一个月左右来一次关心老人,他边远山区也去,真的,他是很关心老人。

18年的坚守,让陈伟琳收获村民的信任,而墙上一排烫金的锦旗和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则是这位年轻乡医医者仁心的写照。近年来,陈伟琳先后获得全省劳动模范、漳浦县道德模范等荣誉,在他看来,抽屉里的37本献血证才是自己的最好证明。13年里,陈伟琳义务献血115200毫升,2006年又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十年间共捐献机采血小板80次,所贡献的血液总量可以流满24名体格健壮的成年人身体。

湖西乡后溪村乡村医生  陈伟琳:我们毕竟是畲乡的儿子,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土地。我觉得我应该留下来更好地服务村民,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信仰,我会一直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