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昙镇轧内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山环水抱,奇石嶙峋,渔歌唱晚,浪涌涛声,俨然一处宁静的沿海小渔村。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国庆长假进入尾声,您不妨到这里走走逛逛,相信会有不少的收获。

记者 曾雅碧:一到轧内村,沿海独有的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空气就迎接了我们。看到我身后这汪碧蓝的湖水了吗?因为湖水常年水清如镜,所以这里也称作鉴湖。要探访这座沿海小渔村,我们就从鉴湖来开始走起。

记者 曾雅碧:从湖光潋滟走进这古树庇荫,现在园子里飘着一股淡淡的香樟树味道。看我身边这些枝干硕大的枝干,它在告诉我们,这个小村庄历史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丰厚的历史积淀了这座沿海的小村庄,也催生了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的诞生。所以足够幸运的话,您也许还能在这里欣赏到当地的一项绝活。

对于有着绝活世家之称的陈月珠一家来说,新的一天都是从练功开始的。当晨光越过海平面,照进这片古樟树群,掌上活灵活现的木偶总能引来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佛昙木偶戏表演者 陈月珠:有的游客看见我一个人在这里弄木偶,都围起来看我怎么玩,怎么弄。

佛昙是一代木偶宗师杨胜的故里,此地戏剧艺术兴盛,鼎盛时期有家庭布袋戏班数十个,四时八节竞相演出。今年暑假,陈月珠11岁的小女儿也对木偶产生了兴趣。

“这只手夹紧,固定,手腕在动而已,另外这只手中指要直……”

木偶戏表演者 陈月珠:我是希望下一代能保持,流传下去。

陈月珠一家练功的这片樟树林已有700多年历史。树荫下,一把椅子,一掌木偶,成了海边人生活最惬意的写照。

佛昙镇轧内村村民:我们有时候中午都在这边睡觉,这边樟抱榕下面,很凉快,这些自然的。

午后休闲时光,小孩子最喜欢听村里的老爷爷讲故事。古树从何而来,为何数百年不改,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总能娓娓道来。

佛昙镇轧内村老人协会会长 陈瑞连:是从元朝的时候,我们老祖宗来这里开基的时候栽上的。那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一直没有被破坏,保护得这么好?因为有教育下一代,说这个树是我们命根子,不能破坏,破坏了我们人就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所以我们每一代,一代一代传下去。

阳光下,这些古树发出沁人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挺拔的枝桠和健壮的虬枝,遮荫蔽日,守护着村庄和田园。而令村里人引以为傲的还是这棵“樟抱榕”老树,人称“夫妻树”,当地人也把它视为幸福、长久的象征。

佛昙镇轧内村老人协会会长 陈瑞连:我们这边传说这个老樟树一直要等它心上人,一直等了四五百年,让它等上了,现在相依相命,永不分离,象征爱情的永固。所以我们这边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就爱到这棵树下来走一走,照照相,象征爱情白头偕老。

佛昙镇轧内村村民:好运幸福,还有生儿子。榕树下面许愿,许愿要生孩子。

记者 曾雅碧:比古樟树更早的是在1300多年前,唐将陈元光入闽开漳的时候经过这里,可以说对鉴湖情有独钟,所以在这里屯兵积粮。那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唐代行台遗址,可以看到一边是饱经风霜的残埂断壁,而我脚下是生机勃勃的菜园。站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静止的历史和发展着的如今一种强烈的鲜明对比。

轧内村人世代生存的家园醇美、自然。成群的古厝,燕尾屋脊错落有致,通畅的巷道里书香飘散,历代科甲连绵。也许只有村中这一口常年水清如镜的“监湖”见证了,这块底蕴深厚的土地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戴坤山,当地水产养殖大户,河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鱼虾贝混养的生态模式,让这里的海鲜尤其是河豚成了特色美食,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是为了一朝食得天下鲜。

河豚养殖经营户 戴坤山:厦门、漳州,还有很多地方,广东那边都是慕名而来的,我们这边河豚很出名,都过来吃河豚。

古有“拼死吃河豚”一说,当地人工养殖的河豚毒素降低,让人们不用拼死却能享受河豚的鲜香肥美。持证上岗的掌勺者悉心放出河豚血液,宰杀干净的河豚可红烧、可油炸、可清蒸、可生吃,如果还能吃到它的肝、皮等部位,就享受了当地最高礼遇的“河豚全宴”,可算不虚此行了。

记者 曾雅碧:现在鱼虾贝这三样东西已经完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特别是河鲀鱼别看它只有巴掌一样的大小,却有蒸、炸、煮各种各样的做法,我们来挑一个清蒸的试一下好了。人家都说拼死吃河豚,真的你要吃上这么一口,才能知道一口食得河豚鱼,从此是不闻天下鲜。

记者 曾雅碧: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轧内村的开基祖先给后代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古树珍宝,为后世创造了安定繁荣的生活,才有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般渔舟唱晚的和谐景象。勤劳智慧的轧内村人正用美景美食、好山好水等待远方的客人。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福建省的历史文化名村能够绽放更为炫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