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老一辈的人们用来运货的木帆船吗?在旧镇镇白沙村,49岁的昔日造船师陈建国,花费半个月时间,巧手再现了漳浦籍木帆船“虎艄”的原型。
我们来到陈建国的家时,一艘长118厘米、宽40厘米的迷你版“虎艄”已经完工,被摆放在门前的台阶上。出于新鲜,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
旧镇镇白沙村村民 林文燕:以前是没有见过这种,然后他在做的时候觉得很新鲜。
年轻人被木帆船精巧可爱的造型吸引,67岁的陈悦来则回忆起自己年轻时驾乘木帆船运货的情景。
旧镇镇白沙村村民 陈悦来:这艘船感觉做得很好,加工手艺也很好。(跟你以前坐的?)跟我三十多年前坐的船一模一样。(哪里像?)船头船尾的造型他造得跟以前都一样,以前造船厂也是造这样。
老陈所说的船头船尾造型,就是我们漳浦籍木帆船“虎艄”的特有标志。
木帆船船模制作者 陈建国:漆这种就等于我们漳浦的标志。(为什么呢?)这种叫“虎艄”,这种船型叫“虎艄”,“虎艄”原来是属于厦门港的船体,后来经过我们漳浦人,漳浦未建船厂之前我们漳浦人造成的祖先改装的。这个叫舵,过去叫做“万军主帅”,这根大桅杆叫做“八面威风”,这根头桅叫做“一见大吉”。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木帆船的原型,陈建国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讲究每一个细节。船模上的每个零件,他都是严格按照图纸和比例制作。
陈建国的妻子 陈碧梅:那些帆就自己去摘,那些竹竿,去裁白布,叫人帮他钉,钉一钉自己就拿芭乐枝去煮,锅里一直煮到有浆,浆就一直去染,染六遍,染六遍再去缝线。单单那两件做了六天。做到有时候没日没夜,有时我和他儿子跟他说快吃饭,他就说别管我,我自己弄。
在陈建国制作的船模上,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船模的主体上一共有七个标有数字的船舱盖,从1到8,避开了“4”这个数,这也是延续了以前木帆船的制作习惯。陈建国告诉我们,造船模比造大船要难得多,在省内,能够制作这样木帆船模型的也仅仅只有三四人。
木帆船船模制作者 陈建国:因为越小越不好钉,像这种不好拗,我们要拗到这些骨架合拢,这些骨架会合拢。我们大艘的,螺丝锁下去很牢固,我们小艘的有弹性,拗进去这些骨架会被推进去。没有这些骨架就不成形,和原来就不一样。
是什么让陈建国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艘“虎艄”模型呢?原来,陈建国从小喜欢造船工艺,经常自己看自己学,婚后又到漳浦六鳌、龙海浯屿岛等地从事造船工作十余年,虽然现在转行钉建筑模板,但对造船工艺的喜爱之心仍然不减。
木帆船船模制作者 陈建国:现在做这种船的人已经将近失传,为了造这艘船让下一代留念,过去我们祖先乘的船是这种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