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日前大篇幅报道了赤湖镇4万多亩大葱滞销的情况,经本台上传的这条新闻先后在省台和市台新闻栏目中以显要位置给予播出。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重点新闻栏目《经济信息联播》以前所未有的篇幅采用了这条新闻,请看央视录像。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画面)
接下来再把视线转向漳浦县,最近当地葱农的心情是比下了雪还要凉,因为自打春天以来,当地大葱就遭遇严重滞销,尽管葱价已经跌到成本价的六分之一,但依然有1.5万亩大葱无人问津,一起到现场去看一下。
日前,记者在漳浦县赤湖镇山油村的田地里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大葱长势喜人,每棵都有七八十厘米高,十分茁壮挺拔,但前来采收的葱农却寥寥无几。由于长时间没人采收,部分大葱的根部已经开始溃烂。
葱农 陈荣和:开花了就没有用了,以后葱就越来越老了,就没人要也要给它处理掉。(那不是亏得更多?)亏得更多没办法,亏了,那你有什么办法,那你下一季还要再耕种嘛。
据了解,种葱成本每亩约3000元,平均亩产大葱5000斤。 算下来,原本一斤要卖6毛钱才能回本的大葱,现在只卖1毛钱,已经跌破了历史最低价。每亩葱也就50块钱。如今,葱农已经不奢望能回本了,只盼望有买主来收购。
葱农 郑荣国:一亩地(成本)是3000块,30亩算3000是9万多,除去2万多,亏7万多。(剩下怎么办呢?)剩下只能用除草剂喷掉,不然雇工一亩地要200块,要加上工作餐。
大葱遭遇滞销困境,不仅葱农血本无归,收购商也是叫苦不迭。在赤湖镇的一家大葱收购点,收购商陈小平告诉记者,这些包装好的大葱主要销往北方城市,一箱30斤,成本10块钱,也只能卖到13块。
大葱收购商 陈小平:成本到北京(加运费)一件要18块,大葱在田里面都不要钱的,在那边北京卖13块。(那亏了啊?)对啊,一车最少要亏一万多到两万。现在只有我们比较大的工厂还在加工,别的小工厂一般都停掉了。
据了解,漳浦县是全国春季大葱主产区,种植面积约4.5万亩,年产大葱12万吨。其中赤湖镇更是70%以上的人口从事与大葱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工作,因此这轮滞销对葱农影响巨大,业内人士表示,这轮滞销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全国大葱种植面积增加,导致需求减少,另外接连的雨水也让当地大葱质量下降。
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西河:一个是气候不好,接连的雨水,造成葱品质没办法加工出口,甚至内销都没办法达到要求,还有就是市场在萎缩,价格就不好。
如果说天气异常是偶然因素的话,那盲目扩张几乎是每隔几年就上演一次,此前葱价行情看涨,于是当地农民大量盲目扩种,如今供大于求,销售不畅,各家又争相竞价抛售。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农户在加强市场了解行情的同时,还应结成合作社,加强深加工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福建省漳浦县赤湖镇党委书记 林龙喜:从根本上讲,赤湖大葱要走出困境,还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只有我们的结构适合市场需求,我们才能降低种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