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陈凌娴 林志鑫 通讯员 许智海)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依托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推进现代渔业项目建设,提高现代渔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全县渔业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十年来,漳浦县对虾养殖模式、养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海水池塘、高位池、工厂化3种养殖模式。全国首创在夏季高温时期引入“金刚虾”开展养殖,利用养殖季节差,形成了特色的“白+黑”养殖模式,降低池塘空置率,该模式已在全国范围适用养殖,推动养殖产业增产增效。
“海水池塘为鱼虾贝多营养层级混养模式,高位池和工厂化是高产高效模式,高位池亩产1万斤,工厂化每平方产量20斤。”据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站长许智海介绍,根据对虾习性,考虑水体承载力,使用有益菌、培育藻体等调控水质,以好水养好虾。如今,漳浦县对虾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最大的虾苗繁育区,其中,汇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全省最大的连片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漳浦是海洋大县,拥有25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0公里海岸线长,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理想场所。目前,漳浦县已经形成以前亭、佛昙鱼、虾、贝,六鳌紫菜,深土白对虾等特色养殖产业体系,建立石斑鱼、河鲀、对虾、牡蛎、花蛤、泥蚶、紫菜、海带等八大规模特色养殖基地,养殖的水产品种已达30多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还大力推进沿海渔港经济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建成后的六鳌一级渔港达到防御12级以上的台风水平,保障了渔区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了解,现在列入规划建设的渔港共有13个,设计容量可停泊渔船12990艘以上,实现让全县渔船“有家可归”,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这十年,是漳浦县海洋渔业事业高速发展、全力推进的十年。目前,全县已开发浅海滩涂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其中,海上吊养8万亩,滩涂养殖6万亩,海水池塘6万亩,高位池1.5万亩,工厂化养殖0.5万亩,淡水山塘水库3万亩。现有规模水产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15万吨,日速冻能力87.6吨、冷藏能力2900吨/次,制冰能力1600吨/次。2021年全县水产品总量27.03万吨,同比增长3.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渔民人均纯收入34240.92元,同比增长8.05%。
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柯文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及海洋工作系列讲话指示精神,着力渔业养殖模式优化转变,着力渔业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着力渔业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苗种培育上突出由分散向规模转化,养殖品种上突出传统向优质转化,捕捞区域上突出近海向外海捕捞转化,加工水平上突出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化,养殖方式上突出浅水向深水转化,执法能力上突出人为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化。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二连三”创新局,推动全县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