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漳州台 刘小婷 吴昊 漳浦台 李圆环)根雕艺术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在漳浦,有一位几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痴迷根雕技艺,零基础自学根雕20多年,并收藏了自己近百件得心之作,让枯木“逢春”的同时,享受晚年之乐。

  走进罗流源老人家里,古朴的原木气息扑面而来,仿如展示馆的大厅内摆了上百件根雕作品,崖柏木、樟木、杉木、重阳木、金丝楠木等各色材质的都有,让人目不暇接。老罗说,这只是他自留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只有形状天然、整体完整、有故事的作品,他才会自留收藏。眼前这只杜鹃木“凤凰”便是“有故事”的。

  天然枝节搭配粗细不同的抛光手法,即便不上漆,这只落地凤凰的羽毛也栩栩如生。老罗说,这是他最早的作品之一,是自己从平和内山找寻到的,取材相当不易。

  老罗说,20多年前,就有人曾三次上门、出价1万多元求购,可他还是舍不得,即便当时自己入行不久,急需用钱。

  在老罗家里,像这样舍不得卖掉的根雕作品还有很多,精致小巧的相思木“海马”,樟木“金龙鱼”,重阳木“躺椅”等等,它们的前身都是老罗倾尽心力背回来的“枯木”。而彼时,他已是古稀之年,还骑着摩托车到华安、平和等山区去找。

  老罗祖籍广东,自小就随母亲到漳浦,年轻时是漳浦皮革厂的机修工、采购员。九十年代初,工厂倒闭,他也下岗了。当时已经四五十岁的他,为了生计开始自学根雕。没想到,自己的根雕手艺让家里的生活慢慢好起来,哪怕零基础的技术让他伤痕累累。

  更艰难的是,他只有一只眼睛的视力。少了一只眼睛,雕刻起来不仅容易疲劳,底座还经常不平整。不过,勤能补拙,相比此前较为粗糙的雕工,如今老罗的作品更趋于精细。老罗说,没有美术功底、不识字,仍然是他从事根雕创作的最大遗憾。

  老罗告诉记者,无法为自己的作品留名,纵然心有遗憾,但自己的努力让众多枯木“逢春”,他也享受到了根雕创作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也得到子女们的赏识,这是他作为一位父亲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