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何艳娟 尹丁)漳浦,是福建省引进台湾农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县,这里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台资农业企业有200多家。上一期讲述了台商农民与台商、台商与漳浦水果种植户融合发展的故事。本期将继续探究台创园里的“两岸”融合成效。

  目前台创园发展花卉、果蔬、茶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六个产业区,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210多个,台湾先进种养殖技术50多项,推广种养殖面积43万亩,占漳浦全县农业种养殖面积的五分之二。

  然而,建个实验室需要一百多万元,这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今年2月,为进一步发挥台商技术优势,帮助农民找准发展思路,我县科技部门选聘了第一批十六位台湾籍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每人挂钩1-3个行政村开展帮扶。其中,陈建中负责水稻和百香果这两个漳浦重要经济作物的技术指导。

  在帮助当地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的时候,陈建中发现水稻倒伏问题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他今年在漳浦县三个镇种植了20亩试验田进行研究试验。

  浦台农业合作经济占据漳浦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这里,两岸农业融合跟随着时代发展,融合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多年来,台胞耕耘着他们在祖国大陆的产业,也亦师亦友地传授知识。品种、技术,耕种理念,在不断融合嬗变,从未变化的是“两岸一家亲”的合作愿望与亲情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