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天龙山的朋友,都知道那里石窟林立、古迹众多、风光秀美、空气清新。但如果在天龙山待一个月、一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于1997年调入天龙山文管所工作,至今已有22年。从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的知天命之年,回首这8000多个日日夜夜,有着太多的记忆和深刻的感受,酸甜苦辣交织。
多年来,我们每周需要在山上工作、居住5天,遇到大雪封山,更是长达20多天坚守岗位不能回家。山区经常停电,电话、网络信号中断时,我们在山上几乎与世隔绝。幸好白天有石窟、古寺、书籍为伴;夜晚则可以仰望着星空,听着松涛入眠。冬季靠生火取暖长达17年,常常因火炉熄灭在凌晨三四点被冻醒。下雪山路中断,无法采买,土豆、白菜已算是上好的饭菜。
我忘不了,阴雨连绵,我们冒雨查看石窟、排除险情;大雪纷飞,我们站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清理着蟠龙松树冠上的落雪。我忘不了,凌晨2点,手握铁锹与偷盗树木的歹徒对峙;雪天上山,车辆突然失控、滑出30多米,旁边就是百米悬崖。
20多年的岁月中,我也有过失落和彷徨,特别是顾不上照护家人的愧疚。当我发现3岁的女儿还来不及在我面前撒娇几次,就转眼变成了读研的大姑娘,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心酸。
是景区的日新月异和文物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和信心。
天龙山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造像闻名于世。上世纪20年代,石窟遭到了大规模的盗凿,这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景区的傍晚,斜阳夕照,幽静无声。我经常在这个时候走进石窟,静静凝视着这些身首分离的造像,想象着它们当年的精美容颜,此时,在我的眼中它们已不再是冰冷的石像,而是有血有肉、历经沧桑、满怀慈悲的智者。那一刻,我是多么渴望流失海外的造像能够回归故里、身首合一。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萦绕:通过数字复原再现天龙山石窟艺术。经过努力,我们最终与国外一家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在整整6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地沟通和协商,终于在日本、英国等9个国家,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27座博物馆中,采集到了108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扫描数据,完成了11座主要石窟的数字复原工作。2019年我们将开启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之旅,这是国际上第一例该种类型文物的大型数字复原巡展。作为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它将作为太原、山西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当数字复原后完整精美的影像一尊尊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心中的波澜无法用言语表达。看着这些端庄典雅、飘逸多姿、栩栩如生的形象,感到它们的眉眼、嘴角都在向我微笑。我凝望着它们,仿佛见到了久别的至亲之人。
流失文物数据的回归,让天各一方的天龙山造像合归一体,数字再现精美绝伦的天龙山石窟艺术即将成为现实。传承中华文明,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是我们对伟大祖国的郑重承诺。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演讲稿摘登,作者为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文物管理所所长)
《人民日报》( 2019年06月11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