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辉和他的“巴马香猪”

  漳浦新闻网讯(通讯员 洪锦城 本网记者 薛敏灵)在漳浦县长桥镇,猪倌戴建辉小有名气。他首创“巴马香猪”山地林下饲养模式,近年来通过创建专业合作社,带动60多户社员奔跑在小康路上。

  今年45岁的戴建辉,祖籍漳浦霞美,从小在长桥长大。高中毕业后,他学做生意。2006年,戴建辉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生意伙伴那里了解到,当地特产一种小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戴建辉现场参观后觉得,养殖巴马香猪可以填补家乡林下养殖的空白,前景很好。

  于是,戴建辉兴致勃勃地引进了8头种猪,小心翼翼地养起来。起初,他把香猪圈养在很舒适的小房子里,精心饲养,定期清洗猪圈和猪身。不久,香猪发育成熟,并且开始交配。好不容易等到母香猪生下第一批“香猪宝宝”,可不幸的事情突然发生了——“香猪宝宝”陆续死去,这可急坏了他。戴建辉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香猪宝宝”有的是被母香猪压死的,有的是吃不到母猪乳,还有的是受不了当地多变的天气。后来,连成年的香猪也夭折。

  “哎,那时心情很不好,觉得付出和回报相差太远。”说起往事,戴建辉直感叹。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他养成了不轻易放弃的性格,下定决心再次回广西巴马,向养殖能手请教。这一次,戴建辉终于弄清楚失败的缘由了。原来,巴马香猪喜欢放养,天生习惯在山间林下奔跑觅食、交配繁衍,放养不但能练就一身好肌肉,而且回归天然,聪明灵巧。如果被圈养起来,失去了自由,巴马香猪就会郁郁不乐,憔悴死去。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戴建辉干脆把六七百亩山林腾出来放养香猪。虽然担心它们跑丢,但是为了不重蹈覆辙,他豁出去了。他牢牢记住巴马当地师傅的叮咛:晚上六点左右,准时给香猪们喂养一点食物,久而久之,聪明的香猪一旦掌握了规律,都会回到住处,保准不会丢失。戴建辉这样做了,果然成效显著,一年下来,香猪非但长势特好,并且从不得病,也从未发生亡失现象。

  戴建辉介绍,香猪在纯天然的林下环境中生长,非常健康,非常聪明,它们会自己觅食,相互嬉戏,自由交配,衔草做窝,喂养乳猪。香猪一般需经十八个月才能长成,因为是食草,所以生长速度较缓慢。虽然长成后体重不大,最多只有45公斤左右,但香猪浑身是宝。猪皮富含胶原蛋白,瘦肉香味独特,其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的美称。另外,香猪排出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可供果树、草皮等吸收,确保山林一年四季旺盛生长,水土不流失。

  经过十年的摸索,戴建辉逐渐掌握了巴马香猪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以及适应繁育的条件和气候,饲养的巴马香猪从最初的几十头发展到现在的2000头,还出售香猪种苗,新鲜的香猪肉远销厦漳泉各地,深受市场青睐。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猪倌”,许多外地人前来考察饲养方法和技术。仅2015年,他的销售总额突破200万元,被评为“漳浦县十佳现代农村经营实用人才”。2016年,他借助“互联网+”销售总额又翻了一倍。

  “我成立了桥辉农林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有近六十户,如何将巴马香猪的养殖技术推广,带动社员们一同致富奔小康,是我2017年最大的心愿!”戴建辉深情地望向那一大片山地,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