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工作部署后,漳浦县闻鸡起舞,高标准定位,迅速掀起“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热潮,亮点纷呈。
一、狠抓招商引资,构筑经济发展“资金”链
强化“一把手”抓招商,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班子成员带头出动,乡镇部门争相发力,1-3月共开展外出招商近百次,举办各类洽谈推介活动39场,与中国航空设计、天久幸福集团、祥云光电、海峡石化、台湾建大、庆腾电子、明躍国际家具等境内外大企业达成意向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超过60亿元。开拓了致振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链、苗栗县工业会产业群、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等招商新渠道。落实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分别为投资15亿元的福人中高端人造板制造项目、投资13亿元的福建海风装备制造项目、投资12亿元的利豪纸基覆铜板生产项目。
二、狠抓营商环境,搭起民生服务“连心”桥
在全省率先制定县处级领导干部推进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及其绩效考评办法,建立第一批164名一线干部实绩考察档案,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的正向激励导向,今年来已从一线提拔干部13名,重用3名,从县直机关选拔7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园区、乡镇等一线,以干部作风的转变促进行政效能大提升,带动营商环境大优化。
县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通过抓规范化、信息化、便利化,力求审批服务“三转变”,实现全县项目建设快审、快办、快批,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抓规范化,审批服务从“臃肿滞后”变“瘦身提速”。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全面规范清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力求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材料最简、审批时限最短。据统计,漳浦县行政服务中心入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876项,精简审批材料896项,精简审批环节1520个,压缩审批时限12661个工作日。二是抓信息化,审批服务从“群众奔波”变“信息跑路”。积极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服务模式和深化“多证合一”登记改革的成果,依托全市统一行政服务大系统、大数据、大服务、大平台,建立“横到边(各县直进驻单位)、纵到底(分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上下联通、内部联审、无缝对接”的网上办事大厅,100%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县市管局在全省率先推行“互联网+企业登记”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由2到3周缩短为3个工作日,申请人往返多个部门窗口从10次以上缩减为2次就可办结,提交各相关部门的申请材料由原来33份缩减为14份,填写数据项由300多项减少为100多项。三是抓便利化,审批服务从“坐等服务”变“主动服务”。对办税预约服务进行扩展升级,推出了“反向预约”服务,主动预约有需求的纳税主体,通过线上线下为其提供“量身定制”服务,让纳税人到窗口办事“零等待”。同时,专门设置“投资项目综合窗口”,为投资项目实施“一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审批服务机制,积极开展重点项目“多评一表、多图一审、模拟审批、联审联办”业务,为全县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三、狠抓要素保障,筑好跨越发展“引凤”巢
加大征迁力度。在去年完成征地1.38万亩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拔钉清障”攻坚行动。1-3月,各工业园区征地高歌猛进,特别是万安标准化工业园区新征土地3900亩,展现出承接大项目的喜人态势。同时,县城区改造建设再掀热潮,今年计划拆迁23.7万平方米,全面打通11条断头路,目前实质性动迁工作已全面展开。
创新融资方式。以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PPP创新工作重点中小城市为契机,加大PPP模式推行力度,继碧水丹山、鹿水新城、蓝理路等3个PPP项目正式落地之后,又推出朝阳水库等7个总投资达68亿元的PPP项目,目前已完成“两论一方案”编制,将确保在国庆节全部开工。对全县国有资产进行优化整合,着力打造总资产超百亿元的国有企业集团,将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