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镇得名于石榴坂,石榴坂因当地地势平坦,先前有大片野生石榴树而得名,汉朝时隶属蒲葵关,宋朝时属常乐乡的塘田里。元代划属新设立的南胜县管辖,至正十六年(1256)南胜县迁县治于双溪之北(今靖城),改名南靖县。清雍正年间,经漳浦县人蔡世远上疏,车田(石榴)15保归属漳浦县。
石榴镇东山村的石壁山脚下,长眠着一位漳州的历史名人,曾经殿试一甲第三名的林士章探花。
林士章(1523年-1600年),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旧镇乌石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林士章乡试中举。次年,殿试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次年担任会试同考官,后升国子监司业。隆庆五年,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二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同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万历五年,再升礼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林士章为人坦诚直言不讳,在朝为官刚正不阿,不会徇私舞弊结党营私,万历九年,得罪当朝宰相张居正,改任南京礼部尚书,之后致仕返乡,归隐田园避居长桥,远离喧嚣。
林士章从小勤奋好问,胸怀大志。据说当年他在乌石紫薇洞读书时,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每到夜晚就到文昌宫里借着灯光寒窗苦读,包揽经书,终成大器。林士章为官清廉,秉持公正,任会试同考官时,为朝廷选拔许多优秀人才,如大学士于慎行、舍生忘死“三斗”昏君的王家屏、还有戴耀、卢维祯等都成为一代名臣。林士章在京为官时还经常周济寒儒,家乡人凡有客死京城者,他常出资助其归葬。
林士章归休田园二十载,为人沉默凝远,温恭下士,居显持恬。在长桥(今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桥头村楼内社)流传许多关于林士章的故事。有一天,州官派一名衙役送信到楼内给林士章,这名衙役来到长桥城外,过河石桥坍塌不好走,见不远处有一老者身着粗布衣裤在河边的田里干活,便吆喝道:“喂,老头,去林尚书家怎么走?”老者用手一指城门。那衙役又喊道:“快来背我过河”。老者真的过来把衙役背过河。衙役到了林士章府上,没想到接待他的主人正是背他过河的老者,顿时羞愧万分,幡然悔悟。
林士章与漳浦乌石天后宫妈祖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乌石天后宫供奉的妈祖金身软像,是湄洲祖庙的开基妈祖金身雕像之一。这尊千年妈祖像是木雕软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妈祖神像,属国宝级的文物。据说,当年林士章上京应试,一日,他走到洛阳桥头偶遇一女子出一对子助其殿试幸得探花郎。林士章于万历九年(1581年)归休时,到湄洲湾朝拜妈祖林默娘,见其形象酷似那位出对子的女子,心中豁然开朗,认定自己的仕途原来是妈祖的庇护,决定不惜重金把妈祖真身请回故乡漳浦敬奉。如今漳浦乌石天后宫早已承载起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桥梁,也是金浦大地妈祖文化的积淀。
万历二十八(16000年林士章寿终正寝,享年77岁,翌年,葬于漳浦县石榴镇东山村祠仔自然村石壁山下。按照古人的说法,这是一处风水宝地,背后靠山,山势平和,能挡住北方袭来的寒气,南面平川,前面有流水,夏天可享受南下的凉风,地势北高南低、背阴向阳,两侧护山环抱,中间部分地势平坦,明堂宽广,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这个地方一直以来,民间都称其为“探花墓”。林士章是漳州第一位担任尚书的官员,他的墓是漳州地区由皇帝赐葬的最大官墓。
石榴探花墓
“探花墓”几经被盗,几乎掏空所有,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前年四月份由漳浦县人民政府启动该文物点的修缮工作,采用政府财政投入与民间参与结合的方式,共投入140多万元按照当年的国葬规制重新修缮的。该墓陵总深100米,宽40米,面积40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半月池,两侧对称石烛、石马、文武翁仲,碑亭、墓庵、石羊石虎。除主墓的墓基石栏和一对石烛外,其他设置都是新品造旧的,真是做到修旧如旧。(余小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