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七年(1589年),时任浙江副使的赵范因母丧,归家葬母,守制三年。他已厌倦仕途,服满后就不再出去当官,在家过着村居的生活。其时,他的老师——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已致仕多年,并在漳州府城北郊的长桥建一座城堡。万历十九年,长桥城建成,赵范因孝服在身,未能前往祝贺。此时,三年已满,随即到百里之外的漳州长桥拜访老师。林士章是他最钦敬的老师,其学问、修养、品德都给予极大的影响。
赵范来到长桥城前,只见长桥城城墙高耸,气势雄伟。步过石桥,来到南门前,抬头一望,门楼石匾镌“迎台门”三个大字,林士章善于书法,但不随便给他人题字,赵范认得此匾字是老师亲自题的,遒媚劲健,世所少见。林士章见高徒来访,十分高兴,就带他参观整个城堡,一一介绍。只见城中屋宇连云,井然有序,俨然一座城市。赵范万分敬佩老师的气魄。
赵范归家后,受到老师建城堡的启发,于是萌发另建楼堡的念头。经过几年的筹划,终于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择地在官塘硕高山兴建楼堡。这时,赵范再赴漳州长桥,并将建楼的计划告诉老师。林士章听罢,极力赞扬赵范的胆识,并问有楼名否?赵范连忙说:“正要请老师命名”。林士章说:“你们赵家历经艰辛,改姓潜隐,后得复姓,可称完璧归赵,就称为完璧楼吧”。赵范大喜,并即刻请老师题写楼匾。林士章立即大笔一挥“完璧楼”三个大字,似龙蛇之宛转,鸾风之飞舞,惊雷之掣电,飞空密妙,雄浑刚健。赵范连声称赞。林士章问道:“还看到什么?”赵范说:“‘璧’字如此写法,似不多见。”林士章说:“正是。你们赵家历尽千辛万苦,应该让‘辛’占一半,而‘玉’字应隐在左下方。”赵范看了又看,那分明是“玉”少一点,成个“王”字,但老师号璧东,“璧”字这样写法是一定不会错的。赵范回家后再仔细端详那“璧”字,原来那“王”字中间一横略靠近上方,是古篆字“玉”的写法。
如今,赵家堡完璧楼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楼匾“璧”字的写法成为游客们必不可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