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和南海在这里相拥。它们的激情瞬间融为一体,化作起伏翻腾的波浪,根本分不清彼此。或许,有时候,南海的热浪高一点;有时候,东海的柔情多几分。但谁知道呢?而多事的人,却偏要在黑色的礁岩上划出这么一条线,蛇行的礁线赫然指向大海,表示这里是东海和南海的分界。
海的分界竟有那么重要吗?不像国界,以铁丝网隔离,还有双方边防军的岗哨,以及冷冰冰地相互凝视的枪口;还不像陆界,树一块界碑,分别各自的土地权属。海水却漠视这世俗的分野,它们习惯了无拘无束地来往,习惯了不分彼此的快乐,高兴了,推拥着的波浪,会一直嬉戏到水天相接处。你说是东海也罢,说是南海也罢,丝毫不影响海的自由流动,因为亘古自今,又有谁能把海水真正分开过。
海水相会的地方,静静地躺着一列列半岛,半岛的形状则像一只只巨蟹伸出又骤然凝止的大螯。究竟是什么把它们变成这模样?或许还是因为大海。半岛是陆地伸出的长长的臂膀,一心想把海揽在怀里,海总是热情地回应着,娇嗔地一遍遍拍打着崖岸,溅起高高的浪花,似乎将成就一段美满的因缘。然而,就在激情迸溅的一刹那,海一下从半岛的臂弯中滑落,迅速地回归大洋。于是,那一只只长长的手臂就这样凝固一般伸向海洋,带着深深的惆怅,带着淡淡的哀伤。而绵延的海岸线则因了这一列列螯状的半岛,平添了几分动感。
海水相会的地方,也是海底火山喷发熔岩之处。海不像山那样沉稳内敛,但也不像山那样,一旦爆发便天崩地裂、烈焰熊熊。海的性格奔放不羁,飘忽不定,但喷发熔岩时却显得那样专注而凝重。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火山岛就这样在大海中诞生了,奇异而又壮观的玄武岩上记录着1700万年前的岩浆出世记。
这自海底深处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被铭刻在一片片岩石群上,这些有生命的石头将曾经的一切饰演得如此动人:有的状若武士破残的头盔,似乎经历过殊死的拼杀,头盔上到处是箭穿的洞眼和刀劈的裂痕;有的则像正在急急奔泻又被谁厉声喝止的瀑布,骤然定格在崖石上;有的如惊天大爆炸后的百万根断柱残垣,一下高高地悬挂于峭壁间。紧接海水的滩头,齐整整地堆叠着万千块条石,全都欹身向着大海。仿佛二次大战中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美英联军士兵,神情黯淡,焦急地注视海上的动静。那一块块神情毕露的石头,正以自己的方式告诉着海底火山喷发的全部秘密。
海水相会的地方,也是人迹罕至之处。到处是漫漫黄沙铺就的荒滩,稀疏的木麻黄树林,遮掩着一处巨大而隐秘的艺术工坊。没有人为的干扰,大自然得以专心它的艺术创作。它以海浪和风沙为工具,以海边的岩石为材料,历万千年的不倦雕琢,在花岗石上刻画出如此奇诡变化而又扑朔迷离的图案。谁也读不懂这些抽象派作品的含义,它们想表现什么,是大海无穷无尽的能量,是台风行走的声音,是沙子沉思的印记,抑或是岩石和波浪交谈的记录……或许,还隐藏有若干宇宙信息和生命符号?
只有大自然的作品才这样雄奇宏大,也只有大自然的作品才这样挥洒自如。线条和色彩,在这里已经失去它们的最初功用,更遑论平庸的构图和具像的描绘。也许,那只是风的随意晕染,是浪的无心涂抹,积数千万年之功竟幻化出这样一幅奇特而又瑰丽的画卷。而千万年,对宇宙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也只有站在这里,站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作品面前,人类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宇宙的无穷。
东海和南海在这里相会,海波轻轻地翻滚,如同一首舒缓起伏的诗篇,蓝缎般的海面上了无痕迹。海水相会的地方,总是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黄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