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之张若仲

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专栏       2016-03-15 16:10    来源:漳浦新闻网    编辑:邱枫    
字体:【

  “一样米养出百样人”,殷商灭亡后,周朝建立,商遗臣伯夷、叔齐,不任周官,不食周粟,逃至山中,活活饿死,其名节从此传颂千古。漳浦县有一个名儒,名叫张若仲,他也有“不食周粟”之风范,在金浦大地美名扬千古。

  张若仲,字声玉,号次峦,人称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明崇祯九年,他与兄长若化一齐考中举人。十三年中进士,因他喜爱清静,授为益王府长史。他居官清廉,言行谨慎,常存良心做人,恭敬礼遇他人之念。益王对人过于计较,声名不好。他就严词劝告益王以宽大为怀,礼遇他人,得饶人处且饶人。益王不采纳他的意见,他就诤直而言:“臣下之言是为王爷争光,不是臣下为一己之私。王爷若不纳臣下之言,臣就辞官不当。”益王才笑着说:“你是个不怕死的奴才,我无话可说,答应你就是了,你大可不必辞官,本王也待你不簿。”

  不久,张若仲母亲患病,他就乞休故里,侍候母亲,亲自为母亲侍汤药,母亲亡故后,他就在墓旁筑土室守墓。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他知道明为清所灭后,不由得痛苦不堪,向北遥拜,以表自己的忠心。清兵占领漳浦县之后。清官员派人劝降,要他们兄弟出来当官,兄弟俩为保持民族气节,表达对故国的忠贞之情,断然拒绝,遂隐居于丹山,清修独善,从事农业生产。

  张若仲开辟了一片山地,一部分种植果薯菜,一部分种上了象征耐寒而高雅的梅竹,亲自灌溉,施肥,除草,就如农夫一般。他经常身披蓑衣,手牵牛犊,亲自耕地。和田野农夫一起谈论种地的技术,一起在田间吃饭。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丹山先生,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请教他,让他给拿主意,做决断。

  清朝顺治年间,总兵杨捷带兵到漳浦县,与人谈起漳浦名儒,有人举荐他,说他是个名儒,即忠又孝,可谓是忠孝双全,才高八斗,杨捷听后颇为的仰慕。派人拿名贴上门,请求见他。他笑着对来人说:“吾乃山野村夫,并不与你们总兵大人相识,况且村夫粗俗不堪,不适与雅致之人会合。”于是就打发了来人,拒绝与总兵见面。他的兄长若化知道后,找他谈话。若化说:“你如坚持不见,无礼在先,无礼则理亏,落人口实。且老父在堂,全家会因你而遭到陷害,一人则好,连带家人受害,则是不忠不孝之举。不忠不孝则为后人耻笑,你还是见他一面,以免落下把柄。”

  张若仲见兄长说得在理,就穿上农夫的衣服,带一童仆,徒步进城,到了县城,与杨捷互通了名贴,尽宾主之礼后,杨捷笑着打揖道:“声玉公,听乡人言你是忠义之君,吾一介武夫,想请公到我军中助我,不知公意下如何?”张若仲笑道:“我乃一乡野村夫,种田扶犁是我本分,从不闻诗书,无德无能,怎可助君雅致之人呢。”

  杨捷笑道:“声玉公是谦虚了,我知道君之学问,海阔山高,汗牛充栋。漳浦无人可比,况公乃是前朝进士,历练过无数场考试,才金榜题名,怎么说是村野之夫呢。”

  张若仲站起身来说:“我年事已高,确是无能无德,请君另请高明吧。”说完,站起身来,一个长揖,径自回山去了。杨捷虽是武夫,不由得也是怔住了,本想发脾气,但见其高雅,不由长舒一口气,叹道:“世间难寻张若仲如此高士啊!”他内心不由得愈是敬重他,之后,杨捷又请人多次请他,又拿很多礼物送他,张若仲皆把礼物送回,终不为所动。杨捷不由叹曰:“世间像声玉公者,没有第二也,此乃真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也!”张若仲不食周粟的行为在漳浦大地上流传,人们津津乐道他的义举。他的敦厚笃诚,忠贞不二的品格,更为乡人所敬仰,乡人遇到争讼,皆找他,他经常以和相劝,要人息事。如有不听他话的人,他就作揖行礼,乡人很受感动,争讼就立马停息了。

  康熙二十九年秋夜,风雨大作,他住的房子屋顶被掀毁,用具也都被风吹走,而他独自一人仍睡在地上,好象没有事似的,乡民们个个称奇,无一不为他感到担心。有人就大声叫他,他才站起来,笑着说:“这有什么打紧,无非是风雨罢,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超脱至如此境界,真真令人叹服。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八月,张若仲逝世,享年八十有四。留下遗作《梅花草堂稿》。人虽逝世,但其灵魂,其不食周粟的的风骨却永远让后人景仰。(陈海英)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